一、运行情况及特点
2012年,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4.7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的98.9%,同比增长17.1 %,与年初计划增幅相差0.9个百分点。流通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3.1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102.7%,同比增长18.3%;上缴国税14.2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121.3%,同比增长38.2%;上缴地税19.7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138.1%,同比增长47.8%;吸纳就业人员18.7万人,完成年度计划100.3%,同比增长5.1%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0076万美元,同比增长33.1%,完成省政府下达指标17805万美元的112.8%。到位外资3598万美元,完成年度计划105.8 %,同比增长75.5%。国际劳务输出1619人,国际劳务收入876.9万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32.1%、131.9%。商务运行特点:一是内贸持续稳定发展。全州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.7亿元,同比增长17.1%。从地区看:城镇完成156.4亿元,同比增长18.4%;农村完成28.3亿元,同比增长10.2%。从行业看,批发业完成23.5亿元,同比增长10.3%;零售业完成134.3亿元,同比增长19.1%;住宿业完成7.7亿元,同比增长11.1%;餐饮业完成19.2亿元,同比增长14.9%。二是外贸持续快速增长。在各级各部门大力帮助和引导下,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。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0076万美元,同比增长33.1%,其中:出口实现18034万美元,同比增长31.1%;进口实现2042万美元,同比增长53.1%。三是外资外经持续加快发展。通过加大宣传,开拓国际劳务市场,不断拓展合作空间,外资外经工作再上新台阶。累计向日本、新加坡、越南、缅甸、老挝等国输出国际劳务1619 人,获得国际劳务收入876.9万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32.1%、131.9%。到位外资3598万美元,完成年度计划105.8 %,同比增长75.5%,发展明显加快。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(一)内贸发展基础薄弱。一是流通业发展基础薄弱。由于历史原因,加之投入不足,我州不少流通基础设施功能不全,多数流通企业 “弱、小、散”, 全州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在全部零售额中所占比重长期俳徊在27%左右,远低于其它州市。流通效率低、成本高问题较为突出。二是扩内需促消费难度增大。1、部分居民消费信心不足。部分居民特别是农民、自主择业者由于收入预期不确定,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,消费时往往有后顾之忧。2、部分消费热点降温。随着汽车购置税收优惠政策取消、“家电下乡”政策到期、消费力不旺,加之部分市场已趋饱和,汽车、家电、住房等消费热点不同程度降温。3、较高房价透支购房者消费潜力。4、机构改革后,各县市商务工作人员少,工作量大,难以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。
(二)外贸形势严峻。一是国际需求恢复乏力。由于欧债危机加深,美国经济复苏乏力,日韩经济下行,国际市场需求萎缩。二是贸易摩擦增多。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加深,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。加之一些国家在选举中大打“中国牌”,东海、南海冲问题纷争,致使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。三是外贸结构单一。近年来,尽管我州外贸多元化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,出口商品已达20多种,出口国家或地区已达15个,但主要外贸商品仍然是蔬菜、松香、野生菌等农产品,而国际市场仍然是日韩、香港、欧盟等少数国家或地区,外贸商品结构、市场结构单一问题依然突出,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。(三)外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。我州能吸引外商的项目储备少,海外招商难度大,利用外资水平不高,外资利用规模小。
三、下步工作意见(一)搞活流通,扩大消费。以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》及《国务院降低流通费用10项措施》为契机,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,扩大内需,促进城乡居民消费。一是加快城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,提高流通效率,促进城乡居民消费。要根据《滇中同城物流建设规划纲要》要求,抓紧修编完善我州物流产业发展规划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。切实抓好大型批发市场、乡镇农贸(集贸)市场建设改造、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”、“南菜北运”等内贸项目申报工作,加快商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;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,加快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,逐步把实力较强、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市场、企业纳入全省大型批发市场、重点流通企业建设,扶优扶强,加快我州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,逐步解决买难卖难和消费不安全问题,促进城乡居民消费;发展现代流通方式,提高流通效率,积极发展电子商务、现代物流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,贯彻落实《国务院降低流通费用10项措施》,降低流通成本,提高流通效率,剌激城乡居民消费欲望;发挥典当、拍卖、融资租赁等行业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作用,促进中小微商贸企业发展,吸纳更多人员就业,增强消费潜力。二是培育消费热点,引导消费结构升级,扩大城乡居民消费。抓好节假日促销,深入开展早餐示范工程,积极创建“绿色饭店”,加快社区家政、沐浴、洗染、家电维修、医疗保健等生活服务业发展,培育新的消费热点,拓展消费空间,扩大居民服务消费。三是加强市场监测及调控,保障市场平稳运行,创造有利消费环境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商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生猪活体储备制度,加强成品油、酒类流通、典当拍卖等行业监管,保障成品油、猪肉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及平稳运行。不断提高市场运行监测水平,及时发布市场预测预警信息,引导企业科学生产、居民理性消费,降低涨价预期。四是配合统计部门加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工作,准确反映我州消费发展水平。要继续抓好达限申规工作,提高限额以上户数。要认真总结经验,积极争取统计、工商、税务、质监等部门支持,继续抓好2013年批发零售行业达限申规工作;加强督促指导,提高限额以上数据质量,密切跟踪每一户限额以上法人企业经营情况,及时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,督促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,及时、准确、全面地报送统计数据。
(二)进出口并重,扩大外贸规模。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。1、稳政策,培强做大外贸主体。实践证明:州内外贸促进政策是我州激发企业活力,培强做大外贸主体,实现外贸跨越式发展的法宝。随着形势发展,我们既要不断完善州内外贸促进政策,使其更为科学合理,又要保持现有政策的稳定,以稳定企业的预期和信心,调动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。2、抓重点,扩大出口规模。抓好蔬菜、松香、轻纺机电、野生食用菌等重点产品,楚雄博弘进出口有限公司、云南松原化工有限公司、云南嘉宏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,楚雄、双柏、禄丰等重点县市进出口促进工作,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。同时,积极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,优化外贸商品结构。3、强服务,拓展市场占有量。引导企业用好出口退税、外贸区域协调发展资金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国家政策,用好云南省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和“走出去”外经贸发展资金等省级政策,加大政策资金帮扶力度。同时,加强外贸运行监测分析,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国际市场变化,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报关、报检、退税、外汇管理、融资等过程出现的困难和问题。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洽会,寻客户、抢订单,进一步扩大州内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。在稳定日韩、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,积极开拓东盟等新兴市场,优化外贸市场结构。二是稳步增加进口。根据我州产业发展需要,引导增加进口,利用国外资源、国际市场促进彝州经济更快更好发展。(三)扩大外资利用规模,深入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。一是拓领域优结构,扩大外资利用规模。按照新修订的《楚雄州外商投资指导意见》,加强相关部门沟通联系,主动参与对外招商引资的项目论证、包装和宣传推介,做到提前介入,引导外资进入与我州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关联度高的领域,进一步扩大外资利用规模;切实做好外商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,进一步提高外资到位率。二是强服务突重点,深入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。抓住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,以东盟、南亚市场为重点区域,积极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。引导鼓励州内更多企业“走出去”开发资源、开拓市场。强化人才培训储备和外派劳务人员费用担保机制建设,继续抓好“彝州外派劳务”这一特色外经品牌,实现外派劳务稳步发展。同时,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替代种植、对外工程承包等外经业务,积极拓展外经领域。
附:2012年楚雄州流通服务业发展责任目标表2012年楚雄州对外贸易分县(市)统计表
二O一三年二月七日
主办:楚雄彝族自治州商务局
地址:楚雄市阳光大道283号 电话:0878-3118122
政府网站标识码:5323000014 滇ICP备18005521号-2滇公网安备 53230102000385号